冯俏彬:以财政金融驱动我国科技创新战略

与民同乐网 1192 2025-04-05 18:16:55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制造和项目开发领域也不乏中国企业,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市场领导者。与五年前相比,现在光热市场的参与者数量有所减少

冯俏彬:以财政金融驱动我国科技创新战略

拓展海外市场基于对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的研判,隆基股份认为推动系统成本下降仍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所在。李振国透露,未来,高功率组件产品将是主流,隆基股份也会在这方面继续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全球光伏市场的快速兴起,一方面缘于各国对气候问题的担忧升级,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发展清洁能源对于地球气候与生态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技术进步带来的光伏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也推动了光伏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李振国说,隆基股份的发展和业绩增长无疑是与高速发展的光伏市场同步的。例如,我们在业界首推的双面双玻发电技术、无缝焊接技术等,以及目前极具潜力的半片、叠瓦等技术。

据悉,2015~2016年,隆基股份组件产品海外销售几乎为零,2017年海外销售占比仅为10%,2018年超过了30%,今年上半年,隆基组件产品海外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76%。因此,隆基股份从2016年开始了国际化拓展工作,大概到2017年底,我们各项准备工作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同时会看到最后一块其实是新兴的部分,就是现在大型项目已经不是像传统的我给你补贴、我给你大概多少规模,我给你看可以建多少,可以有一个商用化的趋势。

但是的新能源除了光伏、风电以外还有核能,所以的比重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以下为发言实录: IHS Markit 高级分析师胡丹: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接受北极星的邀请又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全球光伏市场的一些看法,尤其是今年海外市场这么火爆,大家的重心开始又有一些变化,海外市场在未来或者说在这两年的一些表现是什么样的,我会在今天的这个主要的演讲上跟大家分享。因为在2012年开始批的时候FIT价格是非常高的,逐年下降,降到现在的水平。为什么会这样增加呢?在《巴黎协定》里主要能源体都有提出说,要把未来的碳排放量控制到一个水平上,同时,保证在未来2度以内的气温增加全球变暖的框架下做的这样一个协定,可是会发现,其实按照2度的要求去看全球的碳排放量,其实基本上是很难达到的因为在各个能源体,你会从横向的去比较说现在整个装机或者整个能源使用的角度来看,现在测算的一个现在的水平基本上是比较平稳的上升,没有办法做到很大的去控制这个地方,持续性还是比较强的,但是最激进的就是把新能源提升的很快、比重增加很高,但是很难做到,所以如果要控制在2度以内的全球性变暖的碳排放量来说还是差距很大,即使是用最激进的假设来看还是差距很大,如果现在按照2度的碳排放量的水平来看的话,其实到2100年,就是过了接近一百年左右的水平,这个能源结构才能保持全球变暖到2度以内,总体来说现在能源的使用和排放量还是大大超过了在《巴黎协定》下面的框架。

但是会看到,主流的大型市场,仍然是保持着中、美、日、意的范围,份额还是比较稳定。到2021年和之后,到2023年的时间结点,是按26%,所以是一个逐期递减的状态。

冯俏彬:以财政金融驱动我国科技创新战略

在这个框架下面,其实各个国家和各个经济体都有一些举措,尤其是欧洲的举措是相对现在全球性经济体来说还是比较领先的,到2030年原来提出了40%碳排放量的减少,同时增加32%可再生能源的电力比例,这个部分近期还是会有一个讨论,尤其像德国和大的欧洲体,有对这个指标进行提升。总体来说,把能源未来的框架性结构和区域性结构进行了多重场景性的分析,以及根据现在各个国家主要经济体对于未来能源使用的目标,以及能源低碳化的要求设计到这个模型里面,给出了2050年的一个方法。从季度年增的波动性来看,还是受到大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今年四季度为什么接近50%这个年增的变化,主要还是来自于四季度对于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这样两个市场的预期,调高了很多。我看到一个报道,会把碳排放的比重增加,新能源的比重也会提升,这个来说,对于光伏产业还是有比较大的正向的影响的,尤其是德国原来有设定新增累计装机可能接近30GW,现在如果提高减少要求和新能源可占比例,比重已经增加到了52GW,所以欧洲这个市场会看到为什么在过去或者说在今年以来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2020年已经快要接近第一期目标的截止点了,需要去完成这些碳排放量以及新能源的比重,所以会刺激到增加光伏的需求。

光伏市场还是保持着2019年129GW和2020年141GW这样的全球装机预期,总体来说,其实在129GW在今年一季度中给出来的预期,没有太多调整,这里头可能中国和海外的比重会有一些变化的,因为在年初的时候觉得,基本上海外85、中国45这样的水平,可能在近期,因为中国市场需求下降,以及海外市场的迅猛增加,这个比重会有调整,但是总量没有变化。这里给出了接近有120多GW的项目已经在清单上,但是现在已经审批和待建的有40个GW,这10个GW里面包含有储能方面,很大型的数据库会导致在2019年2020年美国市场会出现比较火爆的状态,因为它要集中在这个时间节点去完成它的项目并网情况,所以这个是看到美国市场带来比较明显变化的状态。首先第一个就是美国,美国是除了中国以外第一大的光伏装机国,从美国全国性的政策来说,还是趋向于受到ITC的政策,ITC其实就是税收抵减的政策,政策分几批,现在是30%的税收抵减,所以这个政策对于到2020年前的项目已经录入到这个项目里面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时间节点,因为是30%的抵减。首先从能源转型角度来看。

中国真是非常强大的,在产业链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硅料电池、硅片组件几端,其实都是实现了主导性的地位。看一下日本,日本其实是对2019年和2020年有一个比较变化的状态,因为日本发展光伏是非常早的,是早于德国的,它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以户用为主,它的户用光伏其实是当时最早的一批光伏需求的新增点,到了2012年因为福岛核电之后开始实行FIT的政策,够是给了比较高的电价补贴的政策。

冯俏彬:以财政金融驱动我国科技创新战略

这里面给出的,从2015年2019年全球一些大型项目招标PK价格的变化,会很明显的看到,招标价格是逐年变化的,下降很快,尤其像中东沙特一些国家,在进行大型的项目招标之后,成本价格是非常非常低的,甚至是低过了很多传统能源,所以对这样的一些区域来说,平价也是提前实现了。同时一些欧洲的国家,采用不同的在项目竞标里的方案是全球性的竞标还是本土化的竞标,即使从德国、法国这两个比较高额成本的欧洲国家来说,在光伏竞标的成本上来说也是每一年都有明显的下滑,这也是刺激到了增加光伏装机的一个很明显的经济性的点。

2012年到2019年大概七八年的时间,FIT政策的影响时间来看,其实日本这个国家的光伏装机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速的。在这个状态下,在研究新能源电力这个角度来说,对于上游的弃电、石油煤炭都是有很大的研究范围的,给出了对于2050年一个场景性的假设,就是把2050年的能源使用的类型和主要区域都有一个分布。以上嘉宾其实都有设计到能源互联网以及能源结构变革的主题。会看到这个市场其实会出现比较分散化的状态,因为亚洲国家对于电网、电力的需求还是不一样的,近期能源部也提出了东南亚几个国家对于新能源的部分。从英文角度来说,开头都是以D为开始的,就是Decarbonization、Decentralisation、Digitalization,当能源比较集中化,可能出现很多大电源、大电网这样的状况来用电力的结构。这里给出的两条,下面这条是的审批量,就是说在执行FIT之后的一个审批量,截止到今年3月份经产省公布的数字是接近79GW,实际安装或者说在项目已经在运营的是接近45GW,所以在在这上面还有接近30多GW的项目在清单上,但是没有建。

从日本的整个水平来说,其实在2019年也开始讨论新能源的政策或者整个能源结构的一些调整方向,给出来的说,确定了新能源是将来或者未来2030年2050年主要的能源结构的增长部分,是主力的部分。再看一下主要的亚太区域,大概分了一下主流的市场,主流市场包括像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于10GW的市场,以及包括日本、澳洲和越南,越南是今年一年之内就提升到了5GW这样的装机市场,大于1GW的包括韩国、中国的台湾其实也是亚太比较大的一个区域市场。

因为中国市场今年政策本来就出台晚了,本来预期可能到三季度末会一些启动,现在可能三季度末已经过了,好像市场还比较平淡,所以把四季度的量放大了。从第三大市场印度市场,印度市场这个部分,大家一直觉得印度是很有潜力的新能源或者是光伏发展,因为它的光照小时是非常好的,而且它的资源性和需要用电需求的要求也是比较多的,但是为什么会看到从可能2016年到现在为止,其实印度光伏的装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一个就是说本地的消纳情况不是很好,另外,的整个设施配套的状态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看到它其实也有做大型光伏项目的光伏政策,但是它的实际完成程度和项目的状态都还是比较有风险的,尤其既想发展本土的产业,但是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这样的状态,会导致它有很多政策的出台,包括2018年开始有各种贸易壁垒的状态,同时也会发现,这个政策的变化性也是很大的,所以会导致这个印度的市场需求,需求是很大,潜力也很大,但是实际完成的情况还是跟大家有一些差距。

同时刚才提到的,碳排放的指标,碳价的水平其实在欧洲的市场上,在2018年以后出现了很大的活跃量,就是的价格也提升了很多,所以新能源就采用了这两个点,使得在欧洲的市场需求会有明显的提升。荷兰因为是一个港口性的国家,其实是一个全球比较大的港口,所以看到出到荷兰可能不一定装在荷兰,但是荷兰确实在2019年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也是跟刚才说的欧盟的碳排放指标有相关性,因为之前荷兰是通过风电来增加可再生能源比例,后来因为的名义评选没有过关,所以导致转向了光伏,所以也会看到在2018年2019年需求的变化。

其实转换成简单的中文表述,跟的平价项目是有相关性的,其实就是以后通过招标达到双方决定的电价水平来做这个售电状态,所以PPA将来是一个比较大的大型项目的模式。美国每年会有一些增加,印度保持稳定,日本还是一个持平的状态,剩下的几个国家,还是来自于主要大的经济体,包括欧洲的一些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到2020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澳洲,越南因为大家都有一些认识,今年的FIT政策将在6月30日有一个截止点,所以的需求在今年有一个暴增,但是明年这个政策的延续性有一些影响,所以越南这个市场会在明年有一个比较大的减少。随着电力交易的更完善和电力系统更丰富的状态,像澳洲和一些中南美的国家出现了一些商用化的市场,就是进入到电力交易市场,跟传统能源直接在一个平台上交易来看对于需求的变化。

这里给出来了一个大型项目最终的趋势,会看到,大型项目收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样的变化,从2019年到2023年的趋势,所以退补贴是全球化的,从FIT可以看到这部分占比,2019年到1/3左右,到2023年这个比例是降的非常低的,去补贴是全球的趋势,带来的变化是,随着PPA,就是刚才提到的售电合同这样的方式会更加多。有三种场景,,不说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比较难念,R、D、A,我简单这么分一下。

具体这两年新增装机市场的分布。从PPA里面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像美国、澳洲两大电力交易比较灵活的市场。

再来看一下具体的海外市场。(以上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第二,着重从全球光伏市场的年增装机角度来看一下具体这两年哪些市场、哪些国家会带来给光伏市场新增的需求变化。未来,能源互联网或者现在所提的泛在电力物联网,都会朝能源物联网的状态去发展,不再是由一个单点的发电侧或者用电侧来决定电力结构是什么样的,而是更多的分散到了居民或者用户端,用户端的同时在各个应用场景上有不同的需求,这个网状的结构或者现在说的神经网络的结构会更加明显。IHS Markit 高级分析师胡丹在论坛上做海外光伏市场介绍及重点市场政策的演讲,她表示明年对2020年的预判仍然保持140GW以上的装机水平,而且同时以后每年基本上到2023年全球的新增装机会接近160GW,这个水平其实已经是看到增长率有放缓的角度,IEA给出的报告来说,其实给的报告已经是比较保守的了,140GW的年增,到未来5年也就720GW这样五年的新增装机,认为还是比较保守的。再来看一下海外市场的大型地面电站的驱动力,因为刚才也提到了,全球系统分布来看,光伏大型地面电站特别是招标的大型地面电站,仍然是未来需求的主要点,主要点会去看一下的模式有哪些,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型项目都是以招标以及FIT的招标电价补贴的模式来进行的,但是也会看到有一些区域,包括像美国和澳洲这样的市场,其实是以电价合同这样的方式,PPA的方式来进行大型项目的使用的。

从2018年总体全球电力系统装机角度来说,大概接近8000GW,到2050年认为中间基本是翻了一倍,接近到16000GW这样的水平上,大部分增加的仍然是新能源。最后提一下说的纯商用市场的模式。

2019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越南,这五大市场成为了全球新增装机最大的区域。但是随着新能源,以及风电、光伏以及一些分散化的趋势出现了,这个电力系统开始被打散了,不再是一个完整统一的计划配用的状态,而是出现了更多分散的需求和更多分散发电的端。

从系统分布来说,总体还是631的角度,这个图可能有一些变化,总体从大型地面电站、商用、户型来说,大型地面电站仍然接近6成、商用3成、户用1成,比重没有太变化,总体还是需求的调整。在技术达到水平了以后,会出现更多的一些能源使用和发电或者说从用电端的变化,所以现在处的是能源互联网转型的状态。

上一篇:英雄联盟等8个电竞项目成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正式竞赛项目
下一篇:第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将于9月14-18日与图博会同地同时举办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2025-04-05 18:37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

2025-04-05 18:28

今年5月份,我在考察公司一座太阳能电站时,不幸发生意外导致受伤。

2025-04-05 17:31

大家看有这么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因为我三条曲线是按照产能大小来区别颜色的,上面蓝色是产能最大的企业,年产能超过2GW的企业我们统计了10家,中间红色的是产能处于中间的,下面黄色的、绿色的是产能相对比较小的。

2025-04-05 17:21

寒冬将至,为改善学生生活条件,保障学生能用上充足的洗浴热水,甘肃省武威市的三所学校启动了校内生活用水设施的改建工作。

2025-04-05 17:15

作为后起之秀杨凌美畅于2016年2月才成功实现了金刚石线量产,但近几年其扩张极为迅猛,截至2018年末其金刚线产能为2136万公里,是2016年的16.18倍。